課程第二階段

打造你的第二大腦
運用 Endnote 高效管理與消化文獻

主講人: 李明忠老師

單位: 醫護教育暨數位學習系

日期: 114/10/3

1 / 18

本階段學習目標

我們將學會...

  • 基礎建設: 建立穩固、安全的 Endnote Library。
  • 品質管控: 清理並標準化匯入的文獻資料。
  • 策略分組: 依論文架構,有策略地分類文獻。
  • 高效筆記: 運用**雙軌筆記法**,深化文獻理解。
  • 無縫銜接: 為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。

課程議程

  • Part 1: 基礎建設 (從混亂到有序)
  • Part 2: 策略導入 (從書堆到書櫃)
  • Part 3: 效能提升 (從閱讀到洞見)
2 / 18

情境任務 (Scenario)

你的角色:一位研究生

你剛從 WOS 下載了約 20 篇「AI虛擬病人在護理教育應用」的文獻。

你的任務:下週要向指導教授報告,你需要利用 Endnote 整理這些文獻,並產出一份**結構化的閱讀筆記**,展現你對主題的初步理解。

3 / 18

Part 1 - 基礎建設:Endnote 的三大黃金守則

守則一:焦不離孟

.enl 檔案與 .Data 資料夾必須永遠在一起,移動、備份都要一起行動。

守則二:遠離雲端陷阱

**絕對不要**將 Library 直接存在 Google Drive, Dropbox 等同步資料夾,以免資料庫損毀。

守則三:垃圾進,垃圾出

現在花時間做好書目「品管」,是未來引用正確的基石。

4 / 18

【學員實作 1】 (15分鐘)

建立你的數位書房 & 執行「品管」

  1. 打開 Endnote,選擇 File > New 建立一個新的 Library。
  2. 直接雙擊從 WOS 下載的檔案,將文獻匯入。
  3. **品管檢查 (至少5篇):**
    • 檢查**作者 (Author)** 格式是否正確。
    • 檢查**標題 (Title)** 大小寫是否需要修正。
    • 檢查**期刊 (Journal)** 名稱是否統一。
5 / 18

Part 2 - 策略導入:從「書堆」到「書櫃」

如何分類你的文獻?

最好的分類法,是能直接輔助你論文寫作的方法。

推薦:「主題導向分組法」

讓你的 Endnote 群組結構,直接對應到你**論文前言 (Introduction) 的段落架構或「文獻綜述」的小節架構**。

6 / 18

「主題導向分組法」範例

對應「文獻綜述」的可能架構:

群組集:文獻綜述架構

  • 📂 **1. 背景與現況 (Background & Status Quo)**
  • 📂 **2. AI/虛擬病人技術應用 (Technology & Application)**
  • 📂 **3. 學習成效評估 (Learning Outcome Assessment)**
  • 📂 **4. 理論與框架 (Theory & Framework)**
  • 📂 **Z-待分類 (To Be Sorted)**
7 / 18

【學員實作 2】 (15分鐘)

動手打造你的知識書櫃

  1. 在 Endnote 左側面板,按右鍵建立 `Group Set` 及對應的群組。
  2. 快速瀏覽每篇文獻的標題與摘要。
  3. 用滑鼠將文獻拖曳到你認為最合適的主題群組中。
8 / 18

Part 3 - 效能提升:從閱讀到洞見

告別無效閱讀:

只是劃重點和複製貼上摘要是不夠的。好的筆記,是**你用自己的話轉述,並加上你的批判性思考**。

我們需要更聰明的「雙軌筆記法」!

9 / 18

步驟一:取得你的閱讀材料

尋找全文,讓筆記有根有據

1. 自動化魔法:Find Full Text

選取所有文獻,點擊「尋找全文」按鈕,讓 Endnote 自動為你下載 PDF。

(成功率取決於學校訂閱權限)

2. 手動補強

對於找不到的文獻,手動從圖書館資料庫下載 PDF,再附加到對應的 Endnote 條目中。

10 / 18

步驟二 (第一軌):在 PDF 上進行**多層次註記**

結合視覺標記與結構擷取,全面消化文獻

層次一:視覺化快速標記

  • 螢光筆: 標示關鍵句。
  • 底線: 強調特定詞彙或定義。
  • 顏色管理法: 用不同顏色區分重點 (黃色=方法,綠色=結果)。

層次二:結構化重點擷取

  • 便利貼 💬: 在標記的段落旁,使用 [目的], [方法] 等標籤擷取關鍵內容。
  • 模板化: 這是為下一步「匯總」到 Research Notes 做準備!
11 / 18

步驟三 (第二軌):在 Research Notes 提煉洞見

使用結構化模板,將思考收斂

**[研究目的 Purpose]:**
(這篇文章想解決什麼問題?)

**[核心方法 Method]:**
(對象是誰?做了什麼?怎麼衡量的?e.g., 80位大三護生,使用VR虛擬病人,前後測比較T-test)

**[關鍵發現 Key Findings]:**
(最重要的1-3個結果是什麼?數據或質性描述)

**[我的觀點/如何引用 My Insight & How to Cite]:**
(這篇文章的優缺點?和我論文的關聯?可以用在哪個段落?e.g., 可用於支持「緒論第一段」,證明AI教學是趨勢。)
                
12 / 18

雙軌筆記法的綜效:從擷取到內化的流程

PDF 多層次註記
(螢光筆 + 便利貼)
➡️
Research Notes
(知識內化)

先動手:PDF 註記是「草稿」

閱讀時,先用螢光筆快速標示重點區塊,再用結構化便利貼擷取關鍵資訊。

再動腦:匯總到 Notes 是「精華」

讀完後,將便利貼的內容**複製貼上**到 Research Notes 的對應欄位,最後寫下自己的觀點。

結論:閱讀一次,收穫兩次!讓你的思考留下完整軌跡。
13 / 18

實例演練:一篇文獻的筆記流程

文獻範例:Chen, et al. (2023). Effect of a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on nursing students' clinical judgment...

📄 PDF 上的多層次註記

...(段落文字)... compare the effects of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(VPS) with traditional case studies... (螢光筆標示)

💬 [目的] 比較 VP sim 與傳統案例教學對臨床判斷的影響。

...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with 120 senior nursing students... (螢光筆標示)

💬 [方法] RCT, N=120位大四護生, 使用 Lasater 臨床判斷量表。

📝 Research Notes 欄位 (匯總後)

[研究目的 Purpose]:
比較 VP sim 與傳統案例教學對臨床判斷的影響。

[核心方法 Method]:
RCT, N=120位大四護生, 使用 Lasater 臨床判斷量表。

[關鍵發現 Key Findings]:
VP組在「注意」與「回應」面向分數顯著較高 (p < .05)。

[我的觀點/如何引用 My Insight & How to Cite]:
高品質的RCT研究,強烈支持VP的成效。可引用於緒論,證明VP是有效的教學策略。

⤵️

先劃記、再擷取,最後統一匯總到 Research Notes 並加上個人觀點。

14 / 18

【學員實作 3】 (20分鐘)

實踐雙軌筆記法!

  1. 對你的 Library 執行「Find Full Text」,並手動補齊 1-2 篇。
  2. 挑選 **2 篇**核心文獻,實踐以下流程:
    • 第一步:在 PDF 上使用**螢光筆**標示重點區塊,並用**結構化便利貼** (如 [方法]) 進行註記。
    • 第二步:**複製貼上** PDF 上的註記,匯總到 Research Notes 的結構化模板中,並寫下你的觀點。
15 / 18

任務成果檢視

現在,你的 Endnote 已經是...

  • ✅ 一個**結構清晰**的數位書櫃。
  • ✅ 一個**資料乾淨**的書目資料庫。
  • ✅ 一個附有**全文**與**閱讀軌跡**的個人圖書館。
  • ✅ 一個開始累積你**學術洞見**的知識庫。

你已經準備好向指導教授匯報,並開始動筆寫作了!

16 / 18

總結與銜接

本階段重點回顧 (Key Takeaways):

  • 三大守則: 確保你的 Library 安全又可靠。
  • 主題分組: 讓文獻分類直接服務於寫作目的。
  • 雙軌筆記法: PDF多層次註記(視覺+擷取) + Research Notes(內化)。

下一階段預告...

我們將學習如何施展「魔法」,把你 Endnote 中的筆記和引文,無縫地插入到 Microsoft Word 論文中!

17 / 18

問答與交流 (Q&A)

有任何問題嗎?

李明忠老師

醫護教育暨數位學習系

謝謝聆聽!

18 / 18